回到营帐,我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想到即将来临的大战,心中既有所期待,又隐隐担忧。这场精心谋划的计策,究竟能否成功?我们能否在这乱世的洪流中达成自己的目的?无数思绪在脑海中翻涌,直至黎明的曙光悄然洒进营帐。
次日清晨,我与吴三桂早早起身,着手为接下来的行动做准备。我们再度检查了武器装备,确保万无一失。
与此同时,李自成的大军也在营地中蓄势待发,士卒们在各自将领的指挥下进行日常操练。然而他们并不知晓,一场巨大的危机正悄然逼近。
我在营地中四处走动,看似在查看士卒们的训练状况,实则在寻觅一处安全且隐蔽的地方,准备给陈奇瑜的军队传递一份更为详尽的密信。
终于,我找到一处位于营地边缘的废弃营帐,此处远离人群,周围杂草丛生,极为隐蔽。我迅速钻进营帐,从怀中掏出笔墨与纸张,开始书写密信。
我在信中详细描绘了车箱峡内的地形,着重强调了峡谷内狭窄通道与开阔地段的分布情况,这对行军路线的规划极为关键。详细罗列了地方武装的防御工事,诸如那些巨石障碍的具体位置,以及可能隐藏弓箭手的制高点。着重提及了我们所做标记的具体位置,以便陈奇瑜的军队能够迅速识别关键地点。特别强调了地方武装在通道内设置的陷阱种类,有尖刺陷阱、绊马索等,以及大致的分布区域,好让陈奇瑜的军队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在信的末尾,我告知他们我们计划诱使李自成大军进入车箱峡的具体步骤。第一步,先示弱佯退,吸引李自成追击。第二步,在特定地点设置假线索,误导其进军方向。预计时间节点为三日后的清晨,让他们提前在车箱峡口两侧的山谷设伏,待李自成大军进入峡谷,便截断其退路,一举围歼。
写完密信后,我小心翼翼地将其折叠起来,放入一个特制的竹筒之中,再用蜡封好。
随后,我唤来一名平日里与我交情深厚且极为可靠的士卒,将竹筒交给他,并神情严肃地叮嘱道:“你务必将这个竹筒送至陈奇瑜将军手中,此事干系重大,切不可有丝毫差池。一路上要多加小心,避开巡逻的士卒,若遭遇危险,宁可牺牲自己,也绝不能让密信落入他人之手。”
同时,我亦为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拟定了应对预案。倘若他在营地内便被李自成的巡逻兵发现,我事先准备了一套说辞。一旦消息传至我处,我会即刻出面,声称这名士卒是去执行一项秘密的物资采购任务,竹筒内装的是采购清单与交易凭证,以此混淆视听。
若不幸密信真的被截获,我与吴三桂也提前商议妥当,将迅速更改计划,凭借我们在李自成军队中的影响力,制造假情报,扰乱李自成的判断,同时设法与陈奇瑜重新建立联系,调整作战部署。
士卒郑重地点点头,将竹筒小心地藏于怀中,转身迅速消失在营地的角落里。望着士卒离去的背影,我在心中默默祈祷他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回到营帐,吴三桂正在擦拭他的长刀,见我回来,他抬起头问道:“密信送出去了?”
我点点头,说道:“送出去了,接下来便看陈奇瑜那边的行动了。咱们还得在李自成面前继续佯装下去,切不可露出任何破绽。”
吴三桂冷哼一声,说道:“放心吧,我心中有数。只盼着这一切结束后,能让李自成付出惨痛代价。”
接下来的几日,李自成一直在斟酌是否要进军车箱峡。他召集众将领商议,众人意见不一。有的将领认为应当趁地方武装立足未稳,果断进军,一举将其剿灭。有的将领则担忧车箱峡地势险要,容易中伏,主张谨慎行事。
李自成犹豫不决,目光不时投向我与吴三桂,似乎期望从我们这里得到更明确的建议。
此前,我与吴三桂在营帐中私下探讨时,便已分析过李自成可能面临的决策困境,也探讨过多套应对策略。其中,先派小股部队佯攻试探对方反应这一计策,亦在我们的讨论范畴之内。
我们深知车箱峡情况复杂,直接进军风险极大,可一味退缩又不符合李自成的性格与战略需求。所以,当李自成召集众人商议时,我心中早有定计。
我见状,上前一步说道:“将军,车箱峡内情形确实复杂,地方武装又有所防备。但我等亦不能因此退缩,否则定会遭天下人耻笑。依我之见,可先派一小股部队在车箱峡口佯攻,试探对方反应。同时,加强对周边地区的侦察,摸清他们的虚实,而后再做定夺。”
李自成听后,沉思片刻,觉得此计可行,便下令依计行事。
福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