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唐后传
有诗这样写道:
欲笑周文歌燕镐,还轻汉武乐横汾。
岂知玉殿生三秀,讵有铜龙出五云。
陌上尧尊倾北斗,楼前舜乐动南薰。
共欢天意同人意,万岁千秋奉圣君。
话说唐太宗登上皇位后,改年号为贞观。自此,天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方安宁,百姓尽享恩泽,君民共同安享了三年太平时光。
一日,唐太宗临朝,文武百官朝拜完毕,分班站立。黄门官上前启奏:“陛下,臣有要事启奏。”唐太宗道:“奏来。”黄门官说:“如今有北番的使臣求见陛下,此刻正在午门外等候圣旨。”唐太宗回应道:“既有外邦使臣,速速宣他上殿来见朕。”黄门官领旨去传宣。
只见那使臣头戴圆翅乌纱帽,帽顶饰有狐狸冠,身穿大红补子的宫袍,腰间系着金带,脸庞圆润,腮帮子略短,下巴留着胡须,双手捧着表本,上殿后俯身跪在金阶之下,说道:“前朝圣主在上,外邦使臣周纲前来拜见陛下。愿陛下圣寿无疆。”唐太宗问道:“爱卿来到朕的面前,可是为了向朕进贡?”使臣回奏道:“臣奉狼主赤壁宝康王、罗窠汉七十二岛,以及流国山川红袍大力子大元帅祖车轮的指令而来,有表本呈献给万岁,恳请陛下御览。”唐太宗传旨:“是何表章,呈上来。”周纲用双脚将表章呈献上去,旁边的侍臣接过,放在龙案上。唐太宗揭开表章,只见上面写着几行字:
北番赤壁宝唐王,大将先锋谁敢当。
立帝三年民尽怨,故我兴兵伐尔邦。
唐篡隋朝该一罪,杀父专权到处扬。
欺兄灭弟唐童贼,自长威光压众邦。
生擒敬德来养马,活捉秦琼挟将刀。
若要我邦兵不至,只消岁岁过来朝。
唐太宗不看则已,一看这些言辞,顿时龙颜大怒,说道:“哎呀呀!罢了,罢了。可恶那北番小小邦国,竟敢如此无礼,前来欺辱朕!”随即吩咐将使臣绑出午门斩首,然后回来复命。两旁侍卫齐声应答,这一声把周纲吓得魂不附体,他急忙喊道:“啊呀!南朝圣主饶命啊。狼主冒犯天威,与使臣何干,还望陛下赦免我这蝼蚁般的性命。”周纲一边说着,一边在金阶上磕头呼喊。两班文武百官见状,都不明白其中缘由。这时,徐茂功出班启奏:“陛下,不知这赤壁宝康王的表章上写了些什么,竟让万岁如此大怒?”唐太宗说:“徐先生,你拿去看看便知。”徐茂功上前拿过表章一看,说道:“陛下,这赤壁宝康王派使臣送来的是战书啊。难道我堂堂天邦,还会惧怕他不成?况且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如今陛下若斩杀他的使臣,北番反而会说陛下惧怕番邦。请陛下让使臣带个信回去,就说我国随后便会出兵征服他们。”唐太宗听了徐茂功的话,点头说道:“先生所言有理。也罢,割下周纲的两只耳朵,饶他一命。”传旨刚说完,两旁武将立刻答应,上前割去周纲的双耳,把他变成了一个“冬瓜将军”。周纲喊道:“啊唷,多谢南朝圣主不杀之恩。”唐太宗喝道:“你速速回去,告诉那赤壁宝康王罗窠汉,让他把脖子伸长些,不出百日,天兵就会前去取他首级,剿灭他的老巢,给他传个信。”周纲连忙说道:“是!谨遵南朝圣主旨意。”周纲退出午朝门,用绢布包好受伤的耳朵,当天便上马启程。至于他回去后如何向北番狼主汇报,这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说完的,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唐太宗开口说道:“徐先生,北番康王如此无礼,朕若不发兵征讨他们,他们反倒来下战书,朕该如何是好?”军师徐茂功说:“陛下,向来只有中国征服小邦,哪有小邦反倒向中国下战书的道理?这正所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臣昨夜仰观天象,见北方杀气腾腾,必有一场血战。没想到今日果然有使臣送来战书。百日之内,必须提兵前去平定北番,才能消除后患。若再迟延,等他们的兵马一到,就难以抵挡了。”唐太宗道:“依徐先生所言,此事确实刻不容缓。”接着对秦叔宝说:“秦王兄,朕命你明日起,在教场操演团营总兵以及大小三军的武职人员,操演半个月。等演练好了,就即刻发兵。”秦叔宝应道:“臣领陛下旨意,这就前往教场操演。”秦琼出了午朝门,回到自己府中,准备传令给合府总兵官,让大小三军明日在教场等候操演,此事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徐茂功又说:“陛下,北番的那些兵将,个个都是能人,极为厉害。此次出征,陛下必须御驾亲征,方能平定。”唐太宗问道:“徐先生是说要朕亲自领兵前去?”军师回答:“正是要陛下御驾亲征,才能取胜。”唐太宗道:“也罢。父王在位时,朕就经常领兵出征。如今北番作乱,朕还是亲自挂帅出征。”随即传旨给户部尚书,催缴各路钱粮。唐太宗说罢,一展龙袍,退回宫中,珠帘高高卷起,群臣也各自散去,一夜无话。
次日清晨,秦叔宝在教场操演三军,场面好不热闹。朝廷这边也十分忙碌,唐太宗下达了许多旨意,专等秦琼把三军操练成熟,便要挑选黄道吉日,兴兵出征。不知不觉半个月过去了,秦叔宝上金銮殿复旨:“陛下,三军已经操练得十分精熟了。”唐太宗便问军师:“徐先生,何时起兵?”徐茂功答道:“臣已选好,明日便可起兵。”唐太宗对秦叔宝说:“秦王兄,你回衙做好准备,明日发兵。”秦叔宝领了旨意,退回衙署,自是一番忙碌准备。
各位公爷也都用心办事。到了第二天五更三点,唐太宗起驾。此时,两班只剩下文官,武将们都已在教场内。护国公秦叔宝身着戎装,上殿在驾前接过帅印。皇上亲自赐给秦叔宝三杯御酒,秦叔宝谢恩后,退出午门,跨上雕鞍,骑着马风驰电掣般地前往教场。众公爷早已在那里等候迎接,他们也都身着戎装,披挂整齐,腰挎宝剑,悬着钢鞭,有的头戴铁箔头、身着乌金铠,有的头戴狮子盔、身着黄金甲,有的头戴獬豸盔、身着红铜铠,有的头戴银箔头、身着青铜甲。众公爷纷纷上前说道:“元帅在上,末将等在此迎接。”元帅秦叔宝说:“诸位将军,何须远迎,随本帅进教场吧。”众公爷齐声应道:“是。”一同跟随元帅进入教场。只见团营总兵官、游击、千把总、参谋、百户、都司、守备等一众武职人员,也都顶盔贯甲,跪地迎接元帅。秦琼吩咐他们站立两旁,又看到整个教场的大小三军,整齐地跪地行礼。待送帅爷登上帅帐后,秦琼开始清点队伍,此次出征共有二十万大队人马。秦琼点派程咬金带领一万人马作为头站先锋,并叮嘱道:“你务必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此次前往北番,那里的人马十分骁勇善战。你一到边关,便先扎营驻扎,等本帅的大军到了,再开兵打仗。若私自开战,本帅一到,定斩你首级。”先锋程咬金大声答应:“是,得令。”鲁国公程咬金威风凛凛,头戴乌金开口獬豸盔,身穿乌油黑铁甲,内衬皂罗袍,左边悬挂着弓,右边插着箭,手提开山大斧,胡须都已花白。说到此次扫北的这班公爷,大多已年过六旬,鬓发苍苍。正所谓:
年老长擒年少将,英雄那怕少年郎。
福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