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寒暄了一阵,有人忽然问道:“骆老板,今日把我等聚集一起,可为何事?”
那坐在主位上的中年富态男子笑着道:“今日把大家叫来,一是让大家联络联络感情,毕竟咱们同进会才成立只有几日,很多老板彼此都不是很熟悉。”
“另外嘛……”
那中年男人,示意让人关上房门,才小声给众人说道:“不知众人知不知道朝廷正在大肆制造海船?”
众人闻言一怔。
其中有人回道:“这事我听说过,那龙江宝船厂,听说光做工的工人都有三千,舵厂都有十座,日夜轮班不歇气的打造海船。”
“对对对。”有人附和道:“我作坊有个工人就是龙江宝船厂附近村子的,听他说,他们村凡是有劳动力的,全都被征调到造船厂去了。他要不是有稳定的工作,也会被一起征调过去。”
其余人或多或少听过造船厂重新开门,恢复造船的情况,只不过并未放在心上。
陛下现在放开盐业,应天府又成了大明的商业中心。
未来从应天府运往大明各地的商品多不胜数,朝廷计划修的什么沥青路,不知还需要多久才能实施。
并且修路不是短时间就能修好的,修个十年八年,那是在正常不过的了。
而大家想把商品运出应天府,走水路,无疑是最快最便捷的运输方式了。
船厂重新造船,大家也并未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未来江河上飘着的船恐怕数不胜数。
只是大家没想到的,朝廷居然在造海船。
有人听出了骆老板的弦外之音,不确定的问道:“骆老板的意思是……。”
骆姓男子,端起茶碗,轻轻的喝了一口,才不急不缓的说道:“诸位也知道,去年朝廷不仅设立了经济特区,还放开了海禁。”
“放开海禁,这意思就不用咱再多述说了吧。”
“诸位或许不知道,但骆某则是海州?(连云港)土生土长之人,从开年,朝廷就在重建海州港!”
“听福州、广州那边的老板讲,福州港、广州港也在扩建。”
骆姓男人看了众人一眼:“朝廷放开海禁,扩建港口,又大肆制造海船……”
“这意思,在明显不过了吧!”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有人后知后觉的问道:“骆老板的意思是,咱们以后生产出来的商品,也可以通过海船,卖到周边国家去?”
“不错!”骆老板点了点头:“诸位,咱们的眼光可不要只盯着大明这一亩三分地上,星辰大海,才是咱们的征途!”
这十几人,绝大多数都是内陆的商贾,做的生意也是国内的生意。
他们是听到过传闻,走私出海,利润高的吓人!
尤其是瓷器跟上等丝绸。
一件瓷器,就能换回十两黄金,一匹丝绸最高能卖到一百两黄金!
而一匹下等丝绸能在国内只值三百文,上等丝绸也不过六七百文。
利润高达几十上百倍,甚至几百倍!
所以,尽管朝廷封海,严禁走私,还是有许多商贾冒着被砍头的风险,偷偷走私商品。
现在忽然听到,要把自已作坊生产出来的商品,卖到国外去。
众人既兴奋,又紧张。
兴奋的是,这可不是什么走私,而是正大光明的往国外卖东西,不说上百倍的利润,如果有十倍利润,大家都会高兴得跳起来!
紧张的是,自已的作坊生产的不是瓷器、布匹丝绸,运到国外去卖,不知道能不能卖得掉。
骆老板等大家议论了一会儿后,继续道:“目前咱们应天府的商贾多如牛毛,比咱们有实力有关系的大佬,也多不胜数。”
福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