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玄幻>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一百一十三章 朱总是我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三章 朱总是我爹(1 / 2)

这是一场世纪婚礼。

不仅仅在于规模宏大,同时也是古今政治婚姻。

因为这意味着古代与现代的合作全面展开,彼此都有了一个信任的基点。

因而在这种大势影响下,朱云峰的这场婚礼办得可谓空前盛大。

从五月十二日早晨开始,吴王府就比从前热闹了百倍。

进进出出的宫人,把府邸各处都装潢得喜庆。

昨天其实就装潢过了,但今天还得打扫、净屋,摆上各类瓜果、祭品之类。

婚礼相当繁琐,结束的时候还得去太庙一趟,向朱家列祖列宗祷告。

到早上八点钟的时候,位于南京城南靠近内秦淮河,差不多就是后世夫子庙北侧的工地上,吃过早饭的工友们就三三两两地从工地走出来。

他们都穿着现代服饰,有休闲装也有正装,不戴安全帽,一个个整齐划一地出了工地,坐上了前往皇宫的大巴车。

若是站在高处俯瞰的话,就会看到这一片周围全都是工地以及推平的土地与建成的高楼。

古今在各处领域都有重大合作,除开造船厂、机械厂、钢铁厂、化工厂、制造厂等林林总总,总计达到二百余个国家级重点项目以外。

其中最多的就是城市建设。

南京作为目前大明的首都,也是江南繁华之所,不仅仅上游要建造三峡大坝,以缓解中下游洪涝灾害的问题,同时也需要把楼房街道早点规划好,让城市初具雏形。

如此江南商贸汇聚,等人气与商业继续繁荣,再往秦淮河南岸扩张,便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经济整合与发展。

因而城里直接开始按照后世南京城模板,甚至改了许多后世南京城在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弊端,大兴土木,完成大明第一座现代城市化改造。

这就导致从现代过来的十多万技术人才,其中大半都是土木工程,现在加紧在城里建设道路、桥梁以及房屋。

对于他们这些技术人才来说,主要的工作其实是规划、指挥、培训,无需亲自下场。

而且工资高,办公室和宿舍都有空调,日子并不算苦。

最主要的是他们都习惯了。

毕竟普通985,211的土木本科牛马都没资格来,最少都得硕士,而且从业经验至少得十年以上。

差不多都是三总五项过来的人,很多人本身就是国有企业级别比较高的总工或者项目经理,年龄三十到四十来岁,年薪都以数十万计。

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跟朱云峰这短短几年内累计到了千亿身价,现在又成为古今沟通桥梁比起来,那自然差得远。

于是怨气丛生。

里头云峰集团内部蛐蛐他们董事长的就占了主力军。

朱云峰对员工不错,但架不住他神龙见首不见尾,一年到头都没出现在集团几次。以至于总部除了有他的照片和介绍以外,集团90%以上的人甚至都没见过他本人。

再加上他的经历实在是太气人了,因此内网论坛里他自家员工蛐蛐他的数不胜数,甚至还编排了许多小段子。

不过蛐蛐归蛐蛐,倒也不至于骂娘的地步,最多说几句刁毛之类的话。

毕竟工资太高了,好意思骂吗?

此刻各大工地在昨天就停工了,大家伙总算是休息了一天,今天就坐上大巴车出门。

“哎呀,吊毛要结婚了。”

“你脑子坏了,在工地私底下开个玩笑就行,谁家公司都在背后骂老板,线下别乱说。”

“车上都是自己人,你们在网上没骂过?”

“小心让人举报咯。”

“.”

车上一时沉默下来。

对于朱云峰大家肯定都嫉妒,但在网上重拳出击,现实里见到他,还得点头哈腰叫一声董事长。

这年头工作可不好找,特别是这么好的工作。

项目经理老于翘上二郎腿,对身边的兄弟们说道:“要我说,董事长对咱们真不戳,工资高,福利好,待遇优,结个婚还能让我们放两天假,你们呀,少在网上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但他娶八个老婆呢,八个。”

有兄弟夸张说道。

“额八个就八个嘛,那些有钱的大老板谁不是小蜜多的是。”

“这倒也是。”

“而且我们那工资待遇,你们也好意思骂老板吗?”

“我们没骂,就是和老板开开玩笑,内网上别的单位的人骂的可难听了。”

“那些人太过分了,要是遇到了他们,肯定得说他们几句。”

“诶,你们说说,新娘子长得怎么样?”

“那肯定很美呀,南京上万人里选秀选出来的呢。”

“这老色鬼。”

“我得给咱们董事长澄清一下,他不老,才32岁。”

“哈哈哈哈。”

车上的气氛顿时活络起来。

虽然刚开始有愣头青没从工地那种怨气丛生的环境里走出来。

可在工地大家都这样的情况下,大家一起合伙骂骂老板,没人挑你理。但出了工地,见到朱云峰,那该叫什么?

所以原本大家在工地里揶揄蛐蛐朱云峰的风气,自然也就迅速改了过来。

当然。

这种改变肯定是短暂的,等回了工地还是得旧态复萌。

不过出工地后线下蛐蛐老板这种事肯定不敢了,但八卦一下老板私生活的胆子不仅有,而且很大。

仅一会儿的功夫,他们就从朱云峰的老婆好不好看,变成了揶揄他是老色鬼,到最后快到地方的时候,已经成为了谈起他的腰子这件事。

此刻大明门外广场,正是五月份,天朗气清,阳光万里无云,暖阳洒落下来,将大明门上的城楼琉璃瓦映照得恢弘发亮。

一辆辆大巴车停在广场上,十分有秩序地进入了会场当中。

会场是露天性质,各个施工单位都有对应的地方,中午开始宴会,并且还会有短暂的交流时间。

大明这边会拿出许多珍稀古董进行展览,就在大明门内修建了博物馆,在宴会开始之前,所有人都可以进去参观展会。

到时候也会有大量的大明官员在其中为他们进行讲解,如此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也能让双方有所交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福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