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1月20日,大明商务部,担任大明商务部的部长的秦志坚坐在椅子上拿起圆珠笔在一份名为《家电下乡补贴》的文件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
这份《家电下乡补贴》的文件是由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听着名字就知道这是要把工厂里积压的库存商品售卖给居住在乡村的百姓,并且是以补贴的价格售卖。
实行家电下乡的政策也是为了应对近些年大明出口贸易下滑的情况,自从经济大萧条后,大明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都不太好。
前几年大明还能继续向欧陆、美洲售卖商品,可近几年欧陆局势恶化,天天打仗罢工,普通的欧陆老百姓手里面的钢蹦儿早就被各路资本家们洗劫一空了。
能买得起大明商品的早就买了,买不起的还是买不起,哪怕是大明商品打折也买不起。
当然大明商品也不会在海外市场降价出售,这属于是自掉身价的表现,自从大明帝国崛起后,大明的商品都被洋人们打上了高端的标签。
无论是欧陆的那些贵族、大商人还是普通的百姓都认可大明商品高端的形象,不少人以拥有大明的商品为荣,认为大明的商品就是高端货,就是好。
欧罗巴的富人更是购买特别高端的大明货以彰显自己的财力。
大明也从世界自由贸易的市场中赚的盆满钵满,可如今世界大环境非常差劲的情况下,被标榜为高端的大明货也出现了销售萎靡不振的现象。
毕竟洋人购买的基本上都是大明生产的电器和汽车这种大件,比如电视机、收音机、洗衣机、冰箱、豪华汽车等等。
这些家用大件物品总不可能一年换一次吧?
随着普鲁士和法兰西工团开战,芬兰和沙俄打架,美丽国和日不落帝国掺合欧陆事务,大明商品在海外市场的处境也是非常的艰难。
没了办法的工厂主们只能寄希望于朝廷和行政院想想办法,怎么让他们把这两年多生产出去的产品给卖出去。
要是卖不出去,工厂收不到钱,还怎么响应朝廷的号召多雇佣工人?
在工厂上班的工人们自己也害怕工厂倒闭失业,会积极的响应厂长号召多买一些自家工厂的商品。
有一家名为彩虹的电视机工厂的员工因为担心工厂电视机卖不出,大家都失业,于是在两年时间里每名员工都以7折的价格从工厂里买了两台电视机。
工厂卖不出去东西,朝廷也是着急,作为大家长,朝廷可以理解这几年他们的确压榨工厂主、资本家、大商人们太狠了。
不仅有高税费还有强制工厂招收员工,在这一套组合拳的打压下资本家们多余的油水被榨干了不少,有些资本家甚至得从银行贷款维持他的产业。
为了挽救这些工厂,消灭积压在仓库里的商品,朝廷只能想办法促进老百姓们买东西。
在大城市里的上班的人能买的大物件基本上都买了,剩下的乡村成为了工厂的潜在市场。
于是朝廷牵头拿着真金白银去补贴工厂让工厂把商品的价格下调3成,打个七折卖给广大老百姓。
你说1000块钱的一辆汽车太贵了买不起?好,朝廷和工厂一起给你补贴,现在把汽车的价格降价到850块钱,甚至800块钱,便宜了100多块买不买?
不买的话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感觉100块钱的高端电视机价格不太值当?现在朝廷散财,100的高端电视机直接降价到85块钱。
福书网